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婕
你聽過光子嫩膚、水光針、刷酸嗎?對一些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醫美項目已經成為了保養日常。與此同時,隨著行業日漸成熟,消費者的專業度不斷提升,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8月25日,美團在成都發布2023“北極星醫美機構榜”,首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6座城市,45家專業醫美機構入選。
杭州共有四家機構上榜,包括藝星醫療美容醫院、依妮德醫美、顏術醫美、杭州連天美醫療美容醫院等。其中,2家為綜合實力型門店,1家為醫生創業型門店,1家為服務體驗型門店。
30%的客人一個月做2次醫美,行業今年有望實現20%增速
2010年杭州藝星開始籌備,2011年正式開業,在杭州市場深耕12年之后,杭州藝星醫療美容醫院院長鐘冠鴻很有信心,“隨著經濟的復蘇,今年肯定會再創新高。”
作為消費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美市場內生動力強勁。鐘冠鴻告訴記者,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亂象。“尤其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機構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也做。事實上,醫療美容首先是醫療,必須是很規范、很嚴謹的。”鐘冠鴻介紹,杭州市衛監委在進行醫美行業規范化星級評價,上城區已經率先開始了。
“回歸醫療的本質,在提供好醫生、好技術、好效果的基礎上,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甚至打動情緒。”依妮德醫美CEO孫夢告訴記者,杭州醫美特別“卷”,“因為這里特別多紅人,要求高,追求的是精致,不是千篇一律的整容臉。”
顏值經濟有多重要?孫夢介紹,客人們基本上保持著一個月一次的到店頻次,其中30%的客人一個月2次到店。
孫夢解釋,依妮德定位輕醫美,目前光子嫩膚項目是最大的入口,高凈值客戶的年齡段集中在35到45歲,而通過大眾點評引流到店的多為20到25歲,“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陪伴一起成長。”
德勤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在消費金額上,有望在2023年實現20%增速,且未來四年預計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隨著醫美行業朝著規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專業能力成為驅動機構增長的第二條曲線,建立一套以專業為核心的醫美消費決策體系,日益成為行業共識。
回歸醫療本質,140多項評估維度打造選店新標準
美團北極星榜單的發布,正是醫美專業化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
從2017年探索醫美行業至今,美團已在醫美領域深耕6年多時間。最新調研數據顯示,“安全性”是5成以上尚未體驗過醫美服務的消費者最為顧慮的點,而超7成消費者結合醫美知識做出自主決策,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會因為到店體驗時感受到的專業力,主動向身邊人推薦種草。
為此,美團推出北極星醫美機構榜。作為首份基于用戶口碑評價與醫療專業實力的機構榜單,美團北極星旨在打造醫美選店新標準,為消費者提供一份安心、用心的美好生活指南,以數字化助力服務零售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為了甄選優質醫美機構,在平臺海量真實用戶評價基礎上,美團北極星榜單引入醫療專業能力評估,聯合行業權威專家、資深醫美消費者,首創兼具消費與醫療雙重屬性的醫美機構評估新標準。
美團北極星榜單涵蓋資質等級、醫生實力、服務體驗、環境氛圍、用戶口碑五個維度,其中資質等級和醫生實力兩個維度最為關鍵。
“美團北極星擁有140多項評估維度,對機構進行全方位考核。”美團醫美行業負責人劉蓉介紹表示,榜單組建“醫療專業評審團”,結合消費者匿名實勘和平臺數據雙重核驗,將諸多隱藏在“冰山”下的醫療安全細節,納入評選要點。
劉蓉介紹,醫美消費者通常遭遇兩種類型的信息鴻溝,分別是由信息不透明和行業認知門檻高所造成。在醫美專業能力建設的第一階段,平臺致力于用數字化解決醫美信息透明化、服務標準化的難題。數據顯示,經過標準化改造后的醫美服務,線上訂單量相比改造前可增長25%。
進入發展新階段后,美團醫美借力數字化填補消費者面臨的“專業鴻溝”。一方面,通過用戶口碑評價與醫療專業能力評估并行的雙軌評估體系和榜單,讓更多寶藏好店擁有數字名片;另一方面,堅持科普,美團的“避雷針”內容產品,日均超8萬人查閱參考。
據內部人士透露,美團還將發布專業醫生榜單,構建從選店到選醫生的全鏈路服務。
活動現場,成都市武侯區與美團醫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攝影:王明
美團醫美縱深探索的“數字化+專業性”融合模式,有望進一步推動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發布會現場,成都市武侯區與美團醫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成都市醫美產業建圈強鏈,助力成都市“醫美之都”加快建設。
“服務零售是長坡厚雪的賽道,美團將持續深化醫美服務的醫療價值,以數字化助力專業化,用專業化反哺機構長期經營,讓更多消費者看見‘星光’,也讓更多優質機構成為‘星光’,與廣大商家共同提升行業在線化率和標準化水平,助力服務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美團麗人及醫美業務負責人李曉輝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