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手術適應癥有哪些?小細胞肺癌作為肺癌的一種高度惡性類型,因其易轉移性和早期難以察覺的特點,治療難度較大。盡管如此,對于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手術仍是一種可能的選擇,尤其是在特定條件下。
小細胞肺癌手術適應癥
早期局限性腫瘤:對于部分早期的小細胞肺癌,如果腫瘤較小,且沒有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即TNM分期為T1-2N0M0(I期和IIA期),手術可能是首選治療方法。
化療后緩解的局限期腫瘤:對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在經過有效的化療后,如果腫瘤得到緩解,TNM分期為T1-3N0-2M0(IIB期和IIIA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以進一步控制病情。
特定病灶的切除:在某些情況下,盡管小細胞肺癌對化療敏感,但后續可能出現耐藥。對于單個耐藥病灶,如果其他治療手段效果不佳,且病灶切除難度不大,可以考慮手術介入切除。
中醫在抗癌治療中的獨特優勢
中醫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基于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原則,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改善生存質量:小細胞肺癌患者常伴有咳嗽、呼吸困難、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中醫治療通過調節氣血、平衡陰陽、清熱解毒、健脾補肺等方法,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例如,對于痰熱阻肺型患者,中醫可以服用清金化痰丸以清熱化痰、解毒散結。
預防復發和轉移: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體內環境的失衡有關。通過調節體內環境,改善免疫功能,中醫能夠控制腫瘤的發展,減少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這一優勢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尤為重要,因為小細胞肺癌易于復發和轉移。
個體化治療:中醫治療小細胞肺癌注重個體化,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這種個性化的治療方法,使得中醫治療能夠更好地適應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療效果。
中醫治療癌癥的療效也受到中醫師的辨證論治水平的影響。因此,在選擇中醫治療時,患者應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中醫師進行治療。出身于中醫世家,《袁世醫方》第八代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袁氏中醫腫瘤療法”傳承人、“鄭州袁氏中醫三聯平衡療法學術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鄭州市基層中醫傳承特色療法工作室項目首批唯一中醫腫瘤專家的中醫腫瘤專家袁希福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余年,在先人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創立“三聯平衡”理論,幫助了一位又一位海內外腫瘤患者,且自2000年至2017年十余年間,先后舉辦五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為其他正在努力奮戰的患者增強抗癌信念,提高治癌信心,累計診療患者超20萬人次。
非遺“袁氏中醫腫瘤療法”始于嘉慶辛酉年(公元1801年),傳承距今已歷八代兩百余年,凝聚著袁氏中醫世家歷代先祖臨床實踐的智慧結晶。在袁氏先祖歷代承傳的珍貴秘本《袁世醫方》中,詳細記載了“袁氏中醫腫瘤療法”的核心理論與用藥精髓。涵蓋中醫內、外、婦、兒各科,以及實踐臨床的大量內外治方藥、制作技藝,劑型包括湯、丸、散、膏、丹,以及藥酒、藥膳、藥茶、藥醋、藥粥、藥餅等食療方,多達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統而獨特的中醫腫瘤診療體系。
中醫腫瘤專家袁希福治療小細胞肺癌真實案例分享:
宋某,女,小細胞肺癌,2014年11月12日初診
2014年11月,患者在市人民醫院查出肺部占位,病理活檢確診:左肺小細胞癌。35次放療+化療后,吃不下去飯、惡心、頭暈、渾身沒勁兒。由于無法耐受化療副作用2014年11月12日就診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服藥后,腿酸困消失,感覺身上有勁兒的她還主動下床走了1里多路不覺得累。繼續服藥,面色開始紅潤,精神也好些了。而且6個療程的化療也順利完成;2016年9月2日,到醫院復查CT,一切穩定。2018年3月前來鞏固治療,自訴身體沒一點兒不舒服,“在家做飯,引孩子。”2020年6月回訪一切健康。2024年回訪情況良好。
小細胞肺癌的手術適應癥包括早期局限性腫瘤、化療后緩解的局限期腫瘤以及特定病灶的切除。而中醫在抗癌治療中展現出改善生存質量、預防復發和轉移以及個體化治療等獨特優勢。中醫的治療理念和方法,為患者提供了除西醫之外的另一種治療選擇,值得深入探討和應用。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