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經濟不斷升溫,消費者真的能“美得放心”?近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新商經研究院、消費者網(www.bjxf315.com)聯合發布了《國內醫美維權輿情研究報告(2023)》。報告指出,2023年1-5月份醫美行業維權輿情總計90769條,醫療資質問題以及注射類項目、吸脂手術維權輿情尤為明顯,華美、美萊、聯合麗格等頭部企業消費維權輿情突出。
報告顯示,醫美行業所暴露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人員機構資質、醫療效果不佳和宣傳問題三個方面。報告參考醫美行業分類標準,選擇了在市場上消費者客群量較大的兩大類項目,具體包括手術類項目(又稱重整形)和非手術類項目(又稱輕醫美)進行分析。其中非手術類項目包括注射類項目(如玻尿酸、瘦臉針、肉毒素、嗨體、美白針等)和光電類項目(如光子嫩膚、熱瑪吉、黃金微針、皮秒、熱提拉等)。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數據顯示,因醫美效果明顯、恢復期短、價格低廉而備受追捧的注射類項目輿情占比接近40%,占比在眾多項目中最高。注射類項目屬于非手術類項目,但其在很多方面均與手術類相似,雖已在市場上沉淀多年,依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執業者不專業的執業行為可能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偽劣產品魚龍混雜,也導致傷害案例不斷出現。其次是光電類項目,輿情占比為17.4%。現階段光電類項目服務機構,摻雜了大量無資質的生活性美容機構。此外,光電類項目的虛假宣傳與消費問題也日益凸顯。而手術類項目中吸脂手術輿情占比最高,占比為15.8%,其次為胸部手術與鼻部手術,占比也均超過8%。
目前,醫美行業中醫美機構眾多,且經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醫美行業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頭部效應,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報告在今年前5個月的醫美行業整體消費維權輿情數據基礎上,進一步識別出醫美機構輿情情況。經分析發現,媒體中消費維權輿情占比較高的醫美機構分別是華美、美萊和聯合麗格,輿情占比分別為20.2%、18.7%、16.2%。伊美爾、曙光醫院、藝星醫療、華韓整形等知名醫美機構輿情也居于前列。
報告分析認為,我國醫美行業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監管力度相對薄弱。醫美行業缺乏標準化服務管理體系和規范化操作流程,導致從業人員標準不一、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市場需求過高使得一些機構和從業人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報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定期根據醫美領域地位新變化,進行修改補充相關政策法規,例如針對醫美項目的新變化及時補充新醫美項目的相關政策法規。同時,對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規體系,要加強細節補充,可以細化執業人員資格獲取條件的審核辦法,考慮美容外科項目對應的從業資格,確保準入標準更加清晰。此外,也要加強利用數字化的平臺,高科技的手段,不斷提升醫美行業信息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消費者對醫美的了解和認識程度。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編輯/彭小菲
相關標簽: